努力生存,“死气沉沉”的年轻人

   发布机构: HRoot  2024-07-16 11:25

图片

撰文|甜橙百香脆波波

近期,金融时报(FT)中文网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刚开启“通缩繁荣”时代》的文章,引发一波不大不小的争议。笔者本人看到标题只觉小脑一阵萎缩:通缩,还能和繁荣联系到一起?


在文中,笔名为“古尧”的经济学博士这样解释道:“‘通缩繁荣’根源是全球化和创新,西方全球化进程改变结束近半个世纪通缩繁荣’进程;中国则仍棋处中局,结构性繁荣仍将超越周期繁荣。我嗅到了‘通缩繁荣’的芬芳。‘通缩繁荣’是长期视角下对经济发展时代特征的描述,意指利率持续下行下经济延续较长时期的持续繁荣;由于经济长期繁荣带来的增长动力持续积累,通货紧缩环境下经济增长速度的上限可达到相当的高度,即存在很高的周期高点。”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三月,华尔街那边也走红了一个新名词——Disinflationary Boom,古博士大概率是依葫芦画瓢地将这一概念沿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只是不知因为能力有限亦或是别有用心,竟将Disinflationary Boom以“通缩繁荣”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首先,翻阅词典就不难查到“disinflation”一词是指“通货膨胀速度降低”的意思,对应的中文翻译在业界其实早已达成共识,为“反通货膨胀”或者“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deflation”可谓泾渭分明。其次,该文把“通缩繁荣”定义为“利率持续下行下经济延续较长时期的持续繁荣”就更有故意扭曲词义之嫌,“Disinflationary Boom”的核心含义是技术进步和价格竞争所带来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持续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总需求的上升。


图片

剑桥词典中“disinflation”一词的解释


如果是无心之失,衷心建议“独立经济学人”古博士在刻苦钻研经济学的同时也应该提升语言学的造诣水平,以免误人子弟。如果是故意粉饰太平、乱人耳目,那可真是居心叵测了。但凡稍微懂点经济学原理,就不难达成这样一个共识:“繁荣”与“通缩”是两个八杆子也打不着的词语。


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邻居日本所经历的经济增速低迷的平成时代——“失去的三十年”无疑是研究通胀问题的绝佳试验田。60年代初~80年代末经济高速增长过后,日本社会开始进入结构性萧条,在美国的持续打压之下,日本出口立国模式渐渐崩溃。在此期间,房地产泡沫破灭、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增加令政府自顾不暇,与此同时还要面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另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是1929-1933年间爆发于美国,最终横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股市崩溃、银行挤兑、投资与生产下降、失业率飙升……


这其中何来一丝“繁荣”可言?


当然,“当前中国的经济是否存在通缩”,这本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毕竟在不少人看来,平时买东西也没觉得物价多便宜,甚至就在不久前,作为“穷人三件套”的泡面、榨菜、可乐更是集体提了一波价格,而在更早些时候,水电煤、猪肉、汽油、高铁等民生必需品也先后上调了价格。只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值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从苹果手机到汽车,再到房子。用网友们调侃的话来说,买得起的都在涨价,买不起的都在降价。


图片

打工族偏爱的“低端”西式快餐或多或少有一些涨价


通货紧缩(英文名:Deflation,简称“通缩”),在经济学中是指由货币供给量相对减少而引致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通缩一旦发生,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进而引致货币供给量持续下降,投资与生产受到抑制,失业率升高,经济随之衰退。


判断通缩一般看三项指标: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4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同比增幅分别是:-0.8%,0.7%,0.1%,0.3%,基本都在0附近波动。而之前的十年,这一数据基本维持在 2%-2.5%,


再看货币供应量。在这里我们就不扯M0、M1、M2这些专业术语了,我们来看具体的政策。就在七月初央行发布了一项重量级公告,宣布近期将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这一举措在业内被形象地称为“借券”。这一操作是基于其持有的国债数量有限,选择向市场中的交易商借入国债,随后将这些国债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回笼资金。这一过程非但没有向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反而是在回收市场上的货币,是名副其实的“收水”行为。


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截图


再看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涵盖较广,主要包括贷款、信托、债券、股票等等,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资金的供求状况。数据显示,2024年1-4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04万亿元。


三方面的数据都清晰且一致地说明了一个事实:低通货膨胀甚至是通货紧缩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真的近在咫尺了。


图片

暴雷的烂尾楼盘正在缓慢复工


或许有人会问:房价和物价下降,东西更便宜难道不是好事吗?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通缩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主要表现为对未来预期的普遍下降。当人们觉得以后买东西会比现在更便宜,那么现在就会选择推迟消费,甚至减少消费,慢慢导致当前需求不足。当消费减少,企业为了把商品卖出去,就会选择降价,导致利润减少。利润少了,企业就没钱用于再生产,甚至有可能会缩减投资规模,或者通过裁员来“保命”。而这又会导致社会收入减少,进一步降低消费,形成恶性循坏,最终导致经济持续萎缩。


最可怕的是,一旦走入这个困局,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会变得更加保守、悲观。这样的心理会影响到社会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一点一点吞噬着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


曾经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蜂巢,最初因为蜜蜂们都贪婪自私地追求繁华虚荣,所以无不奢侈挥霍,炫耀自豪,整个社会兴盛繁荣。后来,这群蜜蜂忽然改变了原有的习惯,放弃奢侈生活,崇尚节俭朴素,但结果却是宫室荒芜,货弃于地,商业萧条,民生凋敝。


这是荷兰著名哲学家伯纳德·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一书中所描绘的情节。在众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比如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新古典主义的约翰·凯恩斯,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德等等都清晰可见这则故事对他们的影响与启示。


如果说真的有人享受到了“通缩繁荣”,或许也只能是那群“神采奕奕”的退休人员了,他们不但没有降薪与失业的困扰,还切实在物价下降中获得好处。只是苦了其他“死气沉沉”的年轻人以及“生不如死”的中年人了。


图片

“苦命”的打工人亦有难得的欢乐闲暇时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庞大的经济周期车轮面前,个人的努力无异于渺小的螳臂当车,尽力保护好自己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控制消费、减少负债,保证充足现金流,才能给自己更多底气。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本文系HRoot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来源:HRoot)。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如因版权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阅读 22,992
/// HRoot(包含移动应用、网页版)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内容推荐引擎,内容全部来自内容账号在HRoot内容平台自行发布或授权自动抓取,HRoot不生产内容。以上的本文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机构/发布人、内容账号所属机构或所属人自身观点,不代表HRoot观点或立场。本文内容账号的发布机构/人信息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发布机构/人名称以了解详情。【复制原文出处链接】
最新活动
HRoot官方微信

HRoot微信公众号提供*新的人力资源资讯信息,现在关注即可好礼!

扫码关注
投诉
HRoot媒体矩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使用条款| 隐私政策| 安全承诺|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4 HRoo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1-58215197 沪ICP备0505924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