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何时有“时间表”? 男女有何区别?体力劳动者怎么办?解答来了!

   发布机构: HRoot  2020-12-16 10:38

焦点1: 延迟退休有多大必要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岁,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近70年未有调整。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与“十三五”相比,这次规划建议强调实施,就是要真正“动”起来,从顶层设计到付诸行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延迟退休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要。过早退休容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从国际横向比较,我国现行退休年龄也明显偏低。

人社部资料显示,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等都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了65岁甚至更高。

尽管对男女是否该同龄退休等问题,专家们还存在不同看法,具体取决于下一步如何规定,但女性延迟退休的速度略快一些、缩小男女之间退休年龄的差异,在学界已基本成为共识。

焦点2: 延迟退休会不会只利好一部分人?

一些人认为,延迟退休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业负责人,能让他们施展更多才干,同时获得较高的收入。而普通职工特别是基层企业职工相对缺乏积极性。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同职业、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对延迟退休的期待也不一致。

总体看,体力劳动者担忧较多,脑力劳动者反应没那么强烈。一些医学专家、大学教授、科学家等“退而不休”,有的甚至七八十岁还在奋战。

为了减少社会震动,争取更多支持,部分专家建议——
在具体实施延迟退休时:
一是要解决激励机制问题。
二是要强调循序渐进,注重改革的公平性、制度的科学性。

焦点3: 养老金是不是不够了?

实施延迟退休,是不是为了缓解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矛盾?今年企业社保费减免力度空前,往养老“资金池”放的资金少了,退休职工养老金会不会受影响?

针对这些担忧,人社部养老保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是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养老保险工作的“底线”和“红线”,绝不会突破。

“从前三季度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实际运行情况看,总体较平稳,甚至还好于预期。从基金收支看,总收入2.1万亿元,总支出2.8万亿元。虽然短期收入低于支出,但基金累计结余4.5万亿元。国家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位负责人说。

焦点4: 延迟退休会导致“领导干部不让位子,年轻人就业更难”吗?

“会不会出现一些领导干部不让位子、年轻人就业更难的问题?”面对记者这一提问,多位专家给出了否定答案。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短期内、在改革转型期,不排除个别单位、企业可能会产生一些就业挤压,但是长期看,不会对就业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国际上其他国家延迟退休的实际经验,也不支持这一结论,因为就业岗位不是一些人退出就业市场而产生的,主要还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就业市场里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岗位,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岗位,相互很少交叉,因此延迟退休挤占年轻人岗位的情况并不突出。

焦点5: 延迟退休何时能出“时间表”?

今年9月,人社部回答网民关于延迟退休政策提问时表示,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适应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延长的需求,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措施。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具体何时推出需要中央审时度势,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实施这项政策的节奏。可以肯定的是,延迟退休不会一步到位,不太可能“断崖式”进行改革,不会一年就推迟五岁退休。

关键要制定一个渐进式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详细政策,给出“时间表”“路线图”,让各个年龄段的群体都有清晰预期,最大程度获取改革共识。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建议退休年龄的调整一定要避免邻近的不同代际人群之间的差距过大。

焦点6: 养老金水平能不能持续提高?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职工不愿意延迟退休,主要是担心交养老金的时间长,最后领的时间短,相当于少拿钱、吃了亏。

持续提高养老金水平、让晚退休的人多领一些养老金,是目前在职人员的普遍期盼。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未来一方面要开辟更广泛的资金筹措来源,包括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加大国有资产划拨水平等。

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比如合理确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等,提高大家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对此,人社部养老保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保人员养老金水平与其缴纳时间长短、缴纳金额高低密切相关,参保人员缴费的时间越长、缴得越多,退休后待遇水平会越高。我们正在加快健全“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来源:劳动报

  • 阅读 236,645
  • 2
  • 1
/// HRoot(包含移动应用、网页版)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内容推荐引擎,内容全部来自内容账号在HRoot内容平台自行发布或授权自动抓取,HRoot不生产内容。以上的本文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机构/发布人、内容账号所属机构或所属人自身观点,不代表HRoot观点或立场。本文内容账号的发布机构/人信息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发布机构/人名称以了解详情。【复制原文出处链接】
本栏目更多精彩文章
暂无相关数据
最新活动
HRoot官方微信

HRoot微信公众号提供*新的人力资源资讯信息,现在关注即可好礼!

扫码关注
投诉
HRoot媒体矩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使用条款| 隐私政策| 安全承诺|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4 HRoo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1-58215197 沪ICP备0505924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