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青年就业缘何成为一种“奢侈”?

   发布机构: HRoot  2023-07-25 13:52

撰文|甜橙百香脆波波


根据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全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相较于5月20.8%的数据再次小幅上升,这也是自2018年有该项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值。换句话说,在当下的每5个年轻人之中,就有一个没有工作。与此同时,包含了全部劳动力(16-59岁)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数据和疫情前的2019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这不禁令人感到费解:究竟为什么青年失业率会节节攀升?


图片

2023年来青年失业率逐月攀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青年失业率”该如何解读


我们首先来看看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青年失业率的大致状况。


图片

世界主流国家青年失业率统计

(数据来源:大唐研究院)


不难看出,青年失业几乎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一特殊群体的失业率一般都会高达社会平均失业率的2到3倍。即便是不少发达国家,也无法摆脱高青年失业率的厄运。


在我们国家,或许有人会将此归咎于毕业季,毕竟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再创新高的1158万高校毕业生涌入求职市场,如此庞大的群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个体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确实再自然不过,从而造成了失业数据的短期波动。然而,这样的推断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事实上这一数据自一月以来就在连续走高。


在探究失业率为何一路走高的原因之前,有必要对于“失业”这一现象做一下区分。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失业”共被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三种。


一般而言,充分就业,即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情况下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并归因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市场的供需不匹配导致的失业状况,表现为劳动力市场的失业和劳动市场的职位空缺同时存在。而摩擦性失业更多的偏重劳动力市场端,由于经济调整、资源配置失调以及其他技术性原因,一些就业者需要转岗、转职或转业所产生的短时失业现象。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的不匹配而引发,对劳动者而言具备相当程度的被动感。而摩擦性失业则是因为劳动者寻找最适于自己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是在人岗匹配的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失业状况。由于劳动者具备一定的工作选择主动性,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必然不可避免。


除了上述两种自然失业外,周期性失业是指因整体经济的支出和产出水平下降、社会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


图片

线下招聘会人头攒动


任何国家的失业问题绝不可以简单鲁莽地归于特定的一种情况,而是在背后存在一个共同关联,极大影响着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周期、劳动市场需求以及工作技能组合的科技创新以及技术发展,它们同时对就业市场和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发生着影响。


昔日支柱已崩塌,上岸可遇不可求


过去,互联网房地产教育培训行业是年轻人就业的三大主要阵地,根据数据显示,这三大行业容纳了青年就业中的56%。单单是教培行业,之前每年能够吸引70-80万毕业生,而现在顶尖的大型线上教培机构也仅仅只是招聘几十人或百人,连之前的零头都够不到。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另外两个行业之中,多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增长、大量的就业和飞涨的房价,也有越大越大的泡沫。互联网行业更是在多年来的猛烈厮杀中渐渐进入流量增长的枯竭期。裁员的镰刀也最终不可避免地挥向了如碧桂园、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曾令无数人艳羡的“大厂”员工。在职员工尚且受到不同程度“优化”,又何谈应届毕业生兴高采烈地入职呢?


除了上述的三大支柱行业,制造业也曾是吸纳就业的大户。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行业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最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向外转移的趋势日益显现,在疫情暴发之前,纺织服装等相对低端的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和非洲等成本等地的地方转移。疫情暴发之后,很多外资出于分散供应链的考虑,苹果产业链等部分高端产能也开始出现了转移的迹象。这些产能向外转移,意味着年轻人就业机会的流失。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当前时代的不确定性和全球复杂形势最深有体会的自然是身处最前线的中国年轻人们,如今的他们思路格外清晰,在刚进入大学甚至在高考结束填志愿就时刻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准备着,“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早已不再是一句玩笑,而是人生最终极的奋斗目标,这一幕与20世纪末公务员离开稳定的岗位投身创业和经商的“下海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果然天道轮回,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图片

公务员考试几乎成为了每一名35岁以下青年都想抓住的“救命稻草”


然而,与很多人所认知的不同,对一个国家就业推动起决定性作用的并非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等,而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这一规律在国际市场上都适用,无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比如在欧元经济区与瑞士,中小微企业共计提供了1.22亿个就业岗位;在泰国,贸易、服务业产生的就业机会中有70%来自微型企业;在菲律宾50%以上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口受雇于小微企业。当然,我国自然也不例外。据统计,在疫情前,我国的中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可是他们在过去几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并且,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撑到现在。如果从数据来看的话,仅2022年上半年,全国就有46万家公司宣布倒闭,还有310万左右的个体工商户注销,2021年,全国企业和个体户共注销1323.8万户。


图片

网络新闻截图


尽管如今防控措施已经放开,经济活动也在有序恢复中,倒掉的企业已去,新的企业还会破土而出。只是,留给青年人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失意的青年人,路在何方?


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式,能够心安理得在家当“全职儿女”的年轻人或者说能够无条件提供“长期饭票”的家庭终究是少数。尽管时常被诟病为“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但年轻人们毕竟作为一个思维更加活跃、创新能力更强的群体,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始了自救之路,外卖骑手、文案策划、直播主播、电商运营......灵活就业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重要就业形态。2023年2月,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为主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8400万人。


可是,完全指望灵活就业形态来解决高失业率困局无异于饮鸩止渴。当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些行业,原本被视为“退路”的选择也开始“内卷”起来了。今年,人们先是看到了外卖骑手部分站点招满的新闻,如今,网约车也出现了饱和的趋势。最近,交通运输部发布最新的网约车行业数据,截止今年5月底,发放的网约车驾驶员证和2020年底相比增加了将近一倍。由于网约车行业的供求关系迅速恶化,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地方政府开始对网约车发出行业饱和预警。三亚、长沙等部分城市甚至暂停了网约车运输证申请。不只是网约车,快递和外卖行业,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饱和迹象,对于年轻人而言,这几大灵活就业的主战场出现饱和,意味着就业机会越来越少。


图片

如今,网约车市场也在逐渐趋于饱和


事实很残酷,却也清晰无比:经济得到比较明显的修复或者有新兴产业出现前,当前的就业困境其实很难改变。



本文系HRoot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来源:HRoot)。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如因版权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阅读 242,441
  • 2
/// HRoot(包含移动应用、网页版)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内容推荐引擎,内容全部来自内容账号在HRoot内容平台自行发布或授权自动抓取,HRoot不生产内容。以上的本文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机构/发布人、内容账号所属机构或所属人自身观点,不代表HRoot观点或立场。本文内容账号的发布机构/人信息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发布机构/人名称以了解详情。【复制原文出处链接】
最新活动
HRoot官方微信

HRoot微信公众号提供*新的人力资源资讯信息,现在关注即可好礼!

扫码关注
投诉
HRoot媒体矩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使用条款| 隐私政策| 安全承诺|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4 HRoo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1-58215197 沪ICP备0505924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