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公众号:拜托啦HR
当下最火的综艺莫过于《乘风破浪的姐姐》年龄在30岁以上,是参加节目的女明星唯一的共同点。这群姐姐中,有的履历辉煌,却想要证明自己拥有的不止过往;
有的长期追求业务精进,却遭遇“不红”的质疑;还有的在步入30岁后,陷入不上不下的焦虑,她们渴望改变,寻求突破,不甘平庸,像极了30+职场女性最真实的状态。
30+女性,不是焦虑婚姻,就是焦虑工作。
不管是婚姻,还是工作,“焦虑”这个词总是没办法完全摆脱掉,它时不时的出现一下,环绕在你的四周,让你感觉到焦虑。
这个时代对女性要求太多,却尚未懂得欣赏成熟女性的美。尽管男女平等的原则已经被强调烂了,但家庭、事业、个人行为、甚至是职场性别歧视,种种因素使得女性与大部分的高层职位无缘,更容易遭遇天花板效应。
某知名招聘网站发布了一份《2019中国女性职场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2019年男女职员的平均薪酬存在23%的差距,值得关注的是,女性晋升通道依旧狭窄:在高层管理人员中,男性比例高达81.3%,而女性仅有18.7%。
以上数据表明男性获得升职的标准相对更松。类似的客观状况一时半会很难改变。
对女性而言,想要在职场乘风破浪,可以从跳出思维陷阱开始,一点点做出改变。
01
思维陷阱:习惯=性格=本人
最近听一位做猎头姐姐抱怨,“手头的case约来越多,猎头工作干着已经很倦怠了,很想裸辞,无奈家里没人支持”,这是典型的“被困在原地”的感觉:心目中有一个理想的状态,但要实现起来障碍重重,受到各种限制,对现状又感到麻木,不但周围人看不到你的价值,连自己都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被困住,其实是可能性的丧失。这有可能是源自他人的刻意打压,但也有可能是你用“习惯”把自己牢牢困住了。
通过一遍遍重复行为,我们养成习惯,时间久了,“习惯”和“个性”之间的界限会消失,一些我们坚信的“个性使然”,很可能只是难以甩开的习惯。
打个比方,新启动的项目需要选一位负责人,你很想试试,但因为不喜欢当着众人的面说话,最终错失良机。事后,你可能会这样安慰自己:“就像面对老师提问,我从不举手发言,性格决定命运”。
听起来没毛病,但正是这种自我合理化把我们变成了“习惯的奴隶”。
不喜欢当众表达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如果追究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可能是因为胆怯,也可能是因为不屑。作为一个好学生,“低调”可以是加分项,毕竟考场见分晓,换到职场,则未必行得通。要是仅仅依据习惯就认定自己属于那种“不喜欢当众表达的人”,无异于被习惯束缚住手脚,限制了乘风破浪的可能性。
习惯并非基因自带,也决定不了我们是谁,它更像是我们在面对艰难选择时,一次次躲进的避难所,那里熟悉、安全,找起来不费力气,直到,被困住而不自知。
02
思维陷阱:我低调,我高尚
职场中,女性普遍低调。她们像精密的雷达般,迅速发现那些博取关注、自吹自擂的同事,投之以鄙夷的目光,“太讨人嫌了,要是这么做才能升职加薪,我宁可不要”。
话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孔融就是因为让梨这事儿红了,后来还是爬上了相位。
雷锋做好事,在胶卷时代也能留下了300多张照片,张张角度刚刚好拍到他在做好事,否则我们怎么可能知道?
这里有两个思维陷阱。一个是“非黑即白”,似乎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变成自己讨厌的人,要么继续当透明人;另一个是“自我满足”,从鄙视他人中攫取道德优越感。
两大思维陷阱共同营造出一种“在职场原地踏步,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很‘高尚’”的错觉。高尚的我不愿走出“精神贵族”的城堡,去探索优雅的自荐的艺术。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这句话思路成了女性朋友们的座右铭。无论身处什么行业、什么职位,女性都需要大声说出自己的成就,这不丢人,也不用担心因此给人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与其等待他人发现,不如自己为工作“上价值”,顺便告诉大家,“向前一步,我已经准备好了”。
03
思维陷阱:完美主义
职场中,反复打磨工作中的细节,将每一个零部件做到完美的匠人精神固然值得尊敬,但遗憾的是,这种策略更适合保住饭碗,而不是向前一步。
女性倾向于认为,想获得晋升,就要把工作完成得无可挑剔,至少是换谁都做不到自己这么好的程度。
为了维持这个水平,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你就会排斥一切有可能「破坏自我形象」的行为发生。
这尤其在有一定天赋、又不是特别出色的人身上,会表现得尤为突出。
久而久之,你就会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一切事情都要深思熟虑之后才敢行动。
这会持续给你造成压力:言行,举止,衣着,工作,作品,你都会要求它们具备高度的一致性,以维护自我形象。
而什么是自我?自我就是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过后,所成长和积累起来的总和。
这也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把一切东西,都看作是学习的机会。
不妨试一试,每次遇到新问题、新情景,都问自己一句:
它跟我熟悉的领域有何不同?
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东西?
我如何检验和应用我学到的东西?
真正令人喜欢的,永远不是完美无缺、不会犯错的人 —— 这样的人哪怕再光芒万丈,也不是真实的,只不过是小心伪装和塑造出来的「形象」。
04
思维陷阱: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
说出你的愿景,这不是一句励志鸡汤,而是一条给所有女性的升级指南。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使命陈述应该简介而清晰,它应该适合印在T恤衫上。
从2015年起,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这一次,阿里巴巴发布了名为"小心这个女人"的影片。
这个影片里,藏了数十个不同的女性野心,而在影片背后,还有更多。她们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创业或许不是所有女性的共同选择,但女创精神却存在于所有敢于活出自己的女性身上。
请勇敢地站在阳光下吧,把你的野心展示出来,让他们看到你的努力。而从决定为此行动的那一刻起,你们终将如愿成为野兽。
愿景可以提供做事的底气,目标感强烈的人更有自信,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同事和领导眼中,他们是靠谱的队友和值得尊敬的对手。
写到最后
勤勉、尽责、共情力强、乐于成就他人,我们很容易在女性身上看到这些闪光的品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一位优秀的员工,但乘风破浪意味着走出舒适区,去挑战更高的职位,而那些曾经成就你的,可能正在限制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