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数天,阿里终于对蒋凡事件发声。
4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蒋凡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即日起取消蒋凡阿里合伙人身份,职级从集团高级副总裁降级到集团副总裁。

对于蒋凡而言,这一决定,不可谓不严厉。那么,自己因为“家事”而遭遇了公司职位、职级等处罚,究竟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呢?
对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宏芹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蒋凡被罚,一点不冤。对于上市公司高管,特别是公众人物而言,“家事”并不是免除处罚的“挡箭牌”。
值得指出的是,公开信息显示,阿里临时成立的调查组给出的回应显示,蒋凡与如涵、张大奕并无利益输送行为,阿里投资如涵与蒋凡无关,但由于其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对阿里声誉造成了影响。
杨宏芹就此指出,阿里作为国内知名的公司,其合伙人制度、员工手册和相关管理条例内,都应该对员工影响公司声誉的行为有过明令禁止,“既然如此,哪怕作为天猫总裁,蒋凡也不能违反这些规定。”
记者查询发现,在阿里的员工手册内,的确写明,“员工不得做出任何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名誉、声誉或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行为。”
“对于蒋凡来说,这就是一种道德约束和品德约束。既然当初作为员工签字认可,那一旦违反,遭受公司处罚就理所当然了。”杨宏芹说道。
不过,在此次事件中,有职场人提出疑问,“家事”属于个人隐私,是否能成为公司处理的对象呢?
对此,杨宏芹表示,所谓隐私,是具有私密性的私人空间、私人活动和私人信息等。民事主体的确有权禁止他人以侵扰、泄密、干扰等方式侵犯其隐私。但是,隐私权的保护并非没有界限,特别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当受到公共利益、社会公众监督权和知情权的限制。
“以蒋凡为例,他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公司的商誉。这一事件已经影响到了阿里的品牌,给企业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不能简单以‘家事’而论。”杨宏芹如此认为。
蒋凡遭遇重罚,在杨宏芹看来,对职场人士也是个案例,将会起到警示作用。
“越是高层,越要敬小慎微,要真正重视企业的利益。”杨宏芹指出,此前,“跑步女”因不当言论而被拜耳辞退;今天,蒋凡又遭阿里重罚。从古至今,人品和声誉一直备受看重,职场人士的个人声誉重要性不言而喻,千万别因小失大。